又到了清明節(jié),去往橋陵陵園路上,看著路兩旁開滿了迎春花,讓爸爸停下車,下去折幾支樣貌好的,想著等會兒獻給已故的爺爺。
我的爺爺于2013年10月去世,享年80歲。由于當時我剛生完孩子,沒過百天,所以未能參加爺爺?shù)淖返繒,由公公和丈夫代我前去。后來回家后,我打開當天的錄像,一遍遍地看著爺爺去世那天發(fā)生的一切:父親念著追悼詞,當他說道:“我的父親離開我了,在這一天徹底離開我了,他去了天堂,今天起我沒有爸爸了……”全場人都哽咽了。一向堅強的父親跪在地上泣不成聲,像個孩子似的那般無助。來到橋陵陵園,當殯儀館司儀一聲“下葬!”在場的所有人都大聲的哭了出來,哭得撕心裂肺,連天也下起了小雨,似乎是在不舍爺爺?shù)碾x去。隔著屏幕,我也能感受到爺爺離去后親人的痛苦。爺爺真的走了,就這樣徹底離開了我。爺爺苦了一輩子,家里的房才蓋好,而我也剛為人母,來不及分享家人的喜悅,就這樣離開了我們。火化的那一刻,我似乎看到爺爺哭了,每一個畫面都是那樣的扎心,我不敢再繼續(xù)看下去,不敢看到爺爺變?yōu)榛覡a的那一幕,不敢看到家人焚燒遺物的痛苦……
當我站在爺爺墳前,想起爺爺生前時對我的種種好,而我卻很少回家陪他,有時還會經(jīng)常跟他拌嘴,不由得陷入各種自責。我給爺爺磕了頭,獻上迎春花,還擺放上了新鮮的水果,糕點,都是他生前愛吃的,但大多數(shù)時候他都會自己舍不得吃留給我。每當想起這些,更是增添了我對爺爺深深的思念。時至今日,爺爺故去已五年之久,可我每次回到家中,都會習慣性地去爺爺房間轉轉,陪他說說心里話,趕上逢年過節(jié),也會為他點上幾柱香,獻上幾份他愛吃的零食。過年回家的時候,從爺爺房間出來的我已泣不成聲,母親看到后再次告訴我:“爺爺已經(jīng)不在了,逝者已逝,你要做的是珍惜眼前的親人,不要等到失去再去追悔莫及。”我明白媽媽的意思,她是想讓我多回家轉轉了。
對爺爺?shù)乃寄,沒有因為時間長而慢慢消失,反而在生活中,工作時遇到了挫折,受了委屈,或是有了高興的事,受到了單位的褒獎表揚,都想第一時間跟爺爺分享。如今,祭拜先祖的意義已經(jīng)越來越顯得單薄了。生活節(jié)奏越來越快,傳統(tǒng)的土葬也被環(huán)保主義者高喊著減少碳排放被火葬取代。祭拜亡靈并不是為了那一個形式,那一炷香,它更是對自己心靈的撫慰,對思念的寄托,對逝者的感恩。“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(yǎng)而親不待”,正如母親所說,逝者已逝,我們要做的是珍惜眼前人。每當我看到父母的銀絲,布滿雙手的老繭,心里更多的是覺得要好好陪陪他們,他們不需要我多么榮華富貴,出人頭地,一家人平平安安,和和美美比什么都強。
我們祭拜已故的親人,不是因為我們活在失去的痛苦中,而是我們知道感恩。清明節(jié)來歷便是晉文公為感恩介子推割肉之恩所設。而現(xiàn)在我們的祭祀,為的是感謝先人之恩。人們常說生身之恩大于人,養(yǎng)育之恩大過天。祭拜,更多的是對心靈的撫慰,對思念的寄托。我想,這才是清明節(jié)最大的意義。
()
|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