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 藝術(shù)園地 感悟

未來

——觀看電影《流浪地球》有感

2019-03-11 18:30    來源:    作者:煉鐵廠 ?孫少林

        筆者一直覺得,中國人都有一種故土難離、根深蒂固的家國情懷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美國人的科幻電影里,當?shù)厍颦h(huán)境已經(jīng)無法滿足人類的居住需求時,他們常常選擇的是坐上飛船尋找新的行星。而在中國人的電影中,卻是帶著地球去流浪。當處于昏暗的電影廳里時,或許想到真有那么一天,那個時候的人們已經(jīng)不明白何為“稻花香里說豐年,聽取蛙聲一片”,何為“欸乃一聲山水綠”,何為“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”。巨大的工業(yè)化齒輪機械,枯燥地在運轉(zhuǎn)了一圈又一圈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田園、山水、隱士等,皆隨時代而去,漸漸消逝了蹤影。

        可總有些東西,是會鐫刻在人們的血肉與骨骼上。是“位卑未敢忘憂國”的責任心,是“鄉(xiāng)音無改鬢毛衰”的故土難離,還是那帶著地球流浪的志氣與慨然。

        這大概是《流浪地球》給筆者的感受,不僅是驚訝于中國電影的特效水平,也不僅是慨嘆于作者劉慈欣那超前的科幻思維與想象力,更多的則是“窮途末路時,人性的光輝與對希望的執(zhí)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滄海橫流,方顯英雄本色。”這是一種深入人心的氣節(jié),從蘇武牧羊十九載、貝加爾湖畔冰冷的湖水開始。史書上記載“武留匈奴凡十九年,始以強壯出,及還,須發(fā)盡白。”短短的幾句,向深看去,是那無盡的血淚與堅守。甲午戰(zhàn)時,軍至金州,城中人皆逃散,唯金州教諭王獻廷獨坐署堂內(nèi),不肯離去。他說:“我教的都是舍生取義的經(jīng)典,如今時窮,哪有我逃亡的道理。”于是在墻上賦詩,靜坐等死。

        電影院內(nèi)燈光明明暗暗轉(zhuǎn)換,仿佛此時已是末日。忽然想起《流浪地球》原文中的一段話,“你聽著,親愛的,我們必須抱走希望,這并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,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,在前太陽時期,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、權(quán)利或才能,而在今天,只要擁有希望,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,不管活多長時間,我們都要擁有它!”

        一息尚存,希望不滅,閃耀著的是人道主義的光輝。就像是《肖申克的救贖》中由下水道爬向自由與光明的男主人公安迪;是將舊中國推向光明一代又一代像康有為、梁啟超革命先烈;是不放棄希望,帶著地球去流浪的人類……因為無論最終的結(jié)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,他們決定選擇希望!”

        燈光亮起,《流浪地球》散場了,那一剎那的燈光,仿佛是上帝救贖的光芒,是帶著光明與希望而來的。

-->
  • OA系統(tǒng)
  • 企業(yè)郵局
用戶名:
密 碼:
友情鏈接:
網(wǎng)站首頁 | 公司簡介 | 建言獻策 | 企業(yè)郵局 | 聯(lián)系我們
行政管理部:0913-5182286 黨群工作部:0913-5182082 品牌營銷部:0913-5182135
  
版權(quán)所有 陜西龍門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© 2024 陜ICP備05004228號
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