媳婦微信發(fā)來為母親挑選的禮物,我才反應過來母親的生日快到了。
第一次買給母親的禮物,是一朵十元的康乃馨。幾年過去,我仍記得她高興得把花插到餐桌上的花瓶里,與那幾株富貴竹“共處一室”。粉紅色與綠色不協(xié)調,也與她身上的樸素不搭。但那花仍然綻放了很久。后來,便不記得送過她什么了。
母親是不想我們?yōu)樗ㄥX的。上班后領到頭一個月的工資,立即給母親發(fā)了一個200的大紅包。點發(fā)送的那一下,心里滿是“嘚瑟”,想象著母親趕緊點開,看看多少錢,露出欣慰的微笑?傻攘税胩煲膊灰“已打開”的字樣,坐在班上的我心神不寧。想給她打個電話,又不知道用何種語氣,好幾次剛一撥出去電話又趕緊掛斷,隨即又覺得還是她自己發(fā)現(xiàn)的好。就在這種反復糾結中,母親點開了紅包。沒讓我期待太久,母親的電話就打過來了。我滿心歡喜接起電話,等待著她的表揚,準備告訴她:“這是小意思,以后每個月都有,一會下班了咱們一家再一起搓一頓。”
母親的語氣中帶著高興,可高興沒兩句,又開始了批評模式。說我剛工作,用錢的地方很多,領了工資要好好感謝一下幫助過自己的領導和同事,可以給奶奶、姥姥一點錢,都是從小把你帶大的……林林總總羅列了一圈我需要感謝的人。大抵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,對孩子的付出從不求回報,只希望孩子越來越好。對孩子的回報感到欣喜,又會把這份感動攢在心里,等待更徹底地付出。情源于奉獻,一往而深。
后來結婚,有了自己的小家庭。對母親的關心有點流于形式,逢年過節(jié)發(fā)紅包,自己再寫一段話,便應付了過去。母親卻沒因為受到“冷遇”而抱怨。等到孩子出生,母親再次融入這個小家庭,我們漸漸體會到為人父母的不容易。她曾半夜為孩子沖奶粉坐在椅子上睡著,冬天天不亮忍著腿疼到早市上買菜,早教課上笨拙地學著舞蹈……她本有無數(shù)拒絕的理由,卻從未說不,而是用心維護著這個大家庭。越長大,越理解,就越覺得愧疚。去年,我又開始給母親挑選了禮物。平日里,也會多回去住幾天,夸她的手藝,聽她的嘮叨,吐槽她的孫子。
親情的河兒彎彎繞繞,流不盡,牽掛的心。
()
|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